共谋发展 携手前行——新管系召开河南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刻理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新管系于2024年7月12日上午9:00在第三会议室召开河南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郭晴教授、天津体育学院李鹏教授、沈阳体育学院王晓晨教授、洛阳师范学院于正凯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丁雪艳教授受邀出席,新管系主任邓峰教授主持会议,新闻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首先,新管系书记郜攀峰代表全体教师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介绍了新管系与新闻专业的基本情况,希望专家们能够结合专业特点与现实条件,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多提宝贵意见。
首先,新管系书记郜攀峰代表全体教师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介绍了新管系与新闻专业的基本情况,希望专家们能够结合专业特点与现实条件,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多提宝贵意见。
与会专家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及工作展开了深入研讨。郭晴教授首先对专业评估相关工作进行了指导。她从师资队伍、质量监控、教学条件、教学材料及校外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说明专业评估工作的注意事项。郭晴教授还分享了对“体育新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她认为当下体育新闻依托赛事、借力平台,其概念实质应为“大赛新闻”。因此新闻学专业体育方向的课程应考虑围绕三个方面设置:从技术层面出发的转播类课程、从项目层面出发的解说类课程以及从呈现层面出发的体育展示类课程。
李鹏教授指出,体育学院的新闻类课程要能够突出体育特色,使体育新闻的独特性被关注到。建议强化实训课程,将实务课与工作坊结合起来成为特色与优势。对于我系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李鹏教授认为在课程名称设置上还可以更凸显体院特色,如专业基础课、网络与新媒体方向的相关课程可以加上“体字头”。
王晓晨教授详细介绍了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建设情况及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我系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建议,并耐心解答教师们提出的问题。
于正凯教授从理念、特色、强支撑三个角度分享对新闻学专业发展的看法。他认为要将新闻学专业建设置于“新文科”视域下,使新闻学发展成为文理融合、与市场接轨、专业门槛度高的学科。
丁雪艳教授提出可以增加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开设,利用云平台、突破资源局限,以线上学习的模式开设部分课程,并对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向教师们做了详细的经验介绍。
最后,邓峰教授进行总结讲话。她感谢各位专家的不吝赐教,表示将会结合各位专家的建议,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评估,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教研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对专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更是响应国家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号召,符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需求。这是对院系教育培养模式的一次全面审视与升级,更是对河南体育学院获批设立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完美呼应。在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之际,新闻学专业将以致力构建更科学、更系统、更前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目标,为河南体育学院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下一条:新管系考研宣讲会顺利召开
【关闭】